教案应该具备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来调整教案,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中字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中字的教案篇1
主题问题:
1、你知道有哪些昆虫?
2、昆虫会生活在哪些地方?
3、昆虫会吃哪些东西?
4、昆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5、你知道哪些昆虫是有益的?哪些昆虫是有害的?
基本问题: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的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地表、土壤、动植物的体内及体表。这些昆虫中有的食肉、有的食植物、有的杂食……它们有的是害虫,如蝗虫、天牛、知了、蚊子、苍蝇等,有的是益虫,如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等,有的有除害的本领,有的没有除害的的本领。
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试让孩子们从"有趣的昆虫"的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让孩子们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成一圈,或趴在地上看蚂蚁搬食,或看蜜蜂蝴蝶采花蜜,他们瞪着可爱的眼睛仿佛怕看漏了什么,这些小小虫儿对孩子们有着一种吸引力,讨论虫子的话题是孩子们的乐趣。从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引出主题活动: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
活动目标:
态度与情感:满足幼儿对各种昆虫的好奇心,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收集各种有关昆虫的资料和信息,萌发好奇、好问、乐于探索和尝试的积极情感。作者:张 静 转贴自:上海市浦东七色花幼儿园
知识与技能:通过演示文稿,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方法和能力:引导幼儿收集信息,培养他们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行为和习惯:通过讨论、观察、操作、信息发布等活动,使幼儿能从交流中、观察中、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本次主题的主题内容。
2、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内容,并与幼儿共同策划活动的进行过程。
3、召开幼儿家长会,交代本次主题活动计划、内容及需要家长配合帮助的地方。
二、老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有关昆虫的信息
目标:满足幼儿对昆虫探索的兴趣。
1、通过翻阅图书、资料了解有些什么样的昆虫;
2、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等;
3、向幼儿提供有关vcd,电视《东芝动物世界》及《discover》中有关昆虫的录象资料;
4、通过到科技馆参观百虫展览,让幼儿对昆虫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拍摄有关昆虫的录象和幼儿参观过程的录象。
老师对幼儿进行昆虫资料收集情况的调查,让幼儿填写调查表(附表)
三、师生共同布置和展示收集来的资料和信息
目标: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成果。
1、帮助幼儿整理有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
要求: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运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把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制作成2-3张幻灯片演示文稿。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以绘画的形式(电脑绘画、纸张绘画)做成幻灯片的样式,再在老师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
2、通过信息发布会、展示绘画作品、展示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形式向大家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
3、集体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
四、引导幼儿研究:昆虫吃什么?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
习性(以什么为食)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吃什么东西的?(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喜欢吃什么?
5、教师小结:蝉吃树汁;蜻蜓吃孑孓;蚕吃桑叶;蜜蜂吃花蜜;蜘蛛吃飞虫;蚂蚁特爱吃带甜味的东西和菜根等杂食;瓢虫吃菜叶;七星瓢虫吃蚜虫;苍蝇吃腐烂食物,雌性蚊子吸人畜的血等等。
五、引导幼儿研究:昆虫生活在那里?
目标:知道常见昆虫的名称及习性(生存条件)丰富有关科学知识
1、出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所见过的昆虫,讲讲名称以及外形特征。
2、提问:你知道这些昆虫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查找资料:可以看百科全书、也可以问老师等等。
4、观看vcd,然后引导幼儿讲述:你看到什么昆虫,它生活在哪里?
5、幼儿操作:把昆虫分放到天空、水里、土壤的图片上
6、教师小结:昆虫生活在哪些地方?
六、小小昆虫
目标:1、比较及说出不同昆虫的相同地方。
2、选出与所示景物相关的昆虫。
材料:图片、记录表
1、蜻蜓、蚊子、苍蝇、螳螂、蜜蜂、蝉等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名称。
2、 向幼儿介绍上述昆虫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与幼儿一起数其数量,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其相同的地方,例如:它们同是有1个头,1节胸部,1节腹部,6只脚等。
4、与幼儿一起总结:昆虫的身体可分头、胸、腹三部分,有6只脚和2只眼睛。故此,蝴蝶、蜻蜓、蚊子、苍蝇、蟑螂、蜜蜂、蚂蚁都属于昆虫类。
5、向幼儿介绍凡对人类生活有贡献的昆虫是益虫;危害人类健康、有破坏性的昆虫是害虫。请幼儿说出益虫的名称及对人类的贡献,并说出害虫的名称和害处。
6、让幼儿操作:填图材料。
七、建立幼儿关于昆虫的个人网站
目标:发展运用计算机站点展示信息的能力,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昆虫。
1、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创建自己的网站。
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互相结对,生生互动。
能力强的幼儿能在教师提示下尝试创建2张网页左右的网站。
能力较弱的幼儿可回家让家长帮助共同制作网站。
2、幼儿之间互相浏览他人的网站内容。
八、科技活动《昆虫保安大队》
目标:
1、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巩固和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2、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萌发爱益虫、爱自然的情感。
(一)破译招聘启事
1、出示图夹文形式的招聘启示,请幼儿猜猜招聘启示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出示报名者(昆虫和非昆虫若干),让幼儿回忆昆虫及其它动物的名称。
(二)区分昆虫和非昆虫
1、揭开第一个条件(是昆虫和不是昆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互相合作将昆虫与非昆虫放到合适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是根据昆虫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分法在大的分类框架图中一一示范分出。
4、小结:昆虫有三对足、一对触角,大多数昆虫还有翅膀。
5、检查纠错。
(三)区分益虫和害虫
1、揭开第二个条件(益虫和害虫),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益虫和害虫放到适合的分类图中。
3、各组介绍,老师根据幼儿说的一一示范出。
4、小结、检查和纠错。
(四)判断能否除害
1、揭开第三个条件(会除害与不会除害),让幼儿猜测。
2、幼儿根据条件合作将会除害与不会除害的昆虫分别放到合适的非类图中。
3、各组代表讲述分放的理由,老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示范。
(五)成立昆虫保安大队
请幼儿宣布成立昆虫保安大队的名单,并以开庆祝会的形式结束。
九、我最喜欢的昆虫
目标:巩固幼儿对昆虫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条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1、幼儿在墙面布置《有趣的昆虫》前围坐成一圈,并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百虫馆时所见过的昆虫,自由地讲讲名称、外形和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说说它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生存条件,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3、出示昆虫头饰的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半成品)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做完后戴到头上进行游戏。
十、活动展示
向全园师生展示这次主题活动的有关照片、图片、绘画、美工作品、书面资料、电脑资料、教师制作的模拟网站等等内容,全园师生资源共享。
幼儿园中字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蟋蟀、螳螂,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重点:
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蟋蟀、螳螂间的异同,并能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在生活中见过螳螂、蟋蟀;
(物质准备):
1、画有螳螂、蟋蟀的记录板6块、表征圆点若干;
2、课件、蟋蟀叫声音频、蟋蟀&螳螂生活习性的音频;
3、展示板(空间准备):幼儿围半圆&围桌坐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一)猜螳螂提问:身穿绿衣裳,挥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灭害虫美名扬!这是谁呀?
(二)猜蟋蟀提问:家住暗角落(播放课件),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窸窸窣窣叫。(播放音频)听,它还会唱歌呢!
二、幼儿观察、操作、比较、感知蟋蟀与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并分组记录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数量。
(一)幼儿观察图片,分享各自发现,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处。提问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别长得什么样子?它们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螳螂和蟋蟀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身体的颜色不一样;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样的武器,头呈三角形,这是蟋蟀没有的;而蟋蟀能发出好听的叫声,螳螂却不能。
(二)幼儿操作、记录,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处。
过渡语:但我们也发现了它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几对翅膀和几条腿呢?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一看,用贴圆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要求:2名幼儿为一组,观察、表征蟋蟀与螳螂腿和翅膀的数量,请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与表征进行分享)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它们的腿有几条?翅膀有几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时间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数量观察的又快又准确,发现原来蟋蟀、螳螂分别都有6条腿、2对翅膀,都会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播放视频)
提问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领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护色,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它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者砖块的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农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昆虫,春天到了,它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观察、探索更多昆虫的小秘密,有时间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延伸活动:
1、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认识、了解更多的昆虫,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2、在科学区,投放其它相关昆虫的标本,供幼儿观察、学习。
幼儿园中字的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 能听清 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 能倾听 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 能按 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幼儿园中字的教案篇4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儿园中字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熟悉昆虫的外形特征,知道昆虫都是六条腿,活动名称:有趣的昆虫。
2. 扩大幼儿的眼界,了解一种新的昆虫——屎壳郎,感受它做事不怕困难的特点。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仔细观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昆虫,dvd《微观世界》,操作图,水彩笔。
活动流程:
一. 看多媒体课件。
通过某只昆虫的一部分外形特征,猜出这是什么昆虫。(要注意肯定幼儿会观察、会想。)
1. 花园里有许多昆虫在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每只昆虫都只露出了身体的一个部分,想让你们猜猜他们究竟是谁?
2. (看ppt1)猜猜它们都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儿回答这个问题时,从简单到复杂,即前两名幼儿可以到电视机前指着屏幕说,老师重复这是第几排第几个昆虫,后面几个昆虫就请幼儿在座位前,用语言做指示,说出自己猜的是哪一个。)
3. 看看猜得对不对?
4. (如果苍蝇猜不出,老师可以用猜谜语的形式:这是一只喜欢在垃圾桶边找食物的昆虫。幼儿如有不同意见猜测,一定要认真听听他的原因,不要就向着对的小朋友。)
二. 看这些昆虫的真实照片。
数数他们都有几条腿,了解区别昆虫的简单方法:都有6条腿。
1. 小虫子有很多,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虫子都属于昆虫呢?决定它是不是昆虫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数数它有几条腿。
2. 你们知道昆虫都有几条腿啊?有的小朋友讲6条,有的小朋友讲4条,到底有几条?我们来看一些昆虫的照片,数一下就知道了。
3. (数的时候注意方式的层层递进,从集体数——个别数,从数出声音——在心里数,默数的答案如果有争议,就验证一下,集体大声数一数。)
4. (在看蝴蝶的时候,幼儿有疑义,它不是只有3条腿吗?)蝴蝶为什么只有3条腿?到底有几条腿?(老师可以侧过身体做示范,让幼儿看看当自己侧过身的时候,只有1条腿了,由此推断蝴蝶其实是6条腿。)
5. 我们是不是刚才数的昆虫,都是几条腿呀?以后你要知道小虫子是不是昆虫,只要数数它有6条腿就可以了。
三. 看一段有关屎壳郎的录像。
边看边讨论:(表扬观察仔细的小朋友,幼儿教案《活动名称:有趣的昆虫》。)
1. 还有一只小昆虫,也想来参加这些昆虫的聚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它在干什么?
2. (放录像的第一段0:30:44)
3. 它是谁?
4. 它在干什么?它推的是什么?
5. 小结:这只昆虫的名字叫屎壳郎,它是地球的清洁工,整天忙着清理动物们排泄的粪便,让地球变得更干净。
6. 重新问一次:这只昆虫叫什么名字?
7. (放录像的第二段)看看发生什么事了?
8. 粪团插在树枝上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它?(有可能小朋友讲到动作,先表扬他真会想,然后丰富词语:推、顶、拉,适当做做动作。鼓励孩子讲出动词,而不仅仅是方法。)
9. (看录像第三段):看看屎壳郎最后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成功?
10. 讨论:它为什么会成功啊?(如果幼儿讲不出原因,可以引导:它是一下子成功的吗?失败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
11. 小结:这么小的一只昆虫都知道遇到事情不怕困难,真了不起!
四. 昆虫王国要开聚会了。
有3个虫子却被拦住了,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只虫。
1. 它是谁?
2. 蜘蛛为什么被拦住了?蜘蛛是昆虫吗?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3. (了解蜘蛛、蝎子、蜈蚣有很多条腿,所以都不属于昆虫。)
4. 小结:你们会区别昆虫了,真厉害。不过老师告诉你的是最简单的一种办法,还有其他办法也可以区别是不是昆虫,下次我们去查查资料,或者问问爸爸妈妈好吗?
五. 延伸
1. 这里有一张图画,里面藏着很多虫子。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请你用笔把昆虫圈出来,然后数数,几只是昆虫?几只不是昆虫?把结果记录在纸的下面。有勾的地方就记录昆虫有几只,没有勾的地方记录不是昆虫的有几只,会写数字的小朋友用数字记录,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画圈表示。
2. 也可以在游戏区域提供操作图,供幼儿自由取用操作、学习。